close

導讀CAAD!3數位建築教育之七BY陳儀蓉邱智鴻

授課老師:楊裕富 教授
第七篇  回到未來—互動式設計工作室

 鄭泰昇

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建築博士、UCLA建築碩士、成功大學建築學士

設計工作室對於每個學設計的人來說算是半個生活圈,許多人的設計都是在設計工作室中被激發、創造的,傳統的建築設計教室,通常會擺放著幾張繪圖桌,而牆壁上總是會出現許多包浩斯藝術圖解或是基本幾何設計的圖像,設計工作室是師生共同參與設計的殿堂,牆面上貼滿了學生評圖的海報與桌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實體模型,以前傳統的設計教室也反映了包浩斯學派的設計教學理念,所重視的乃是設計者的手創藝術與平面媒體的表現。

電腦輔助於設計是從九十年代初期至今,由於電腦輔助設計的發展日新月異,建築設計發展漸漸開始有了不同的風貌與做法,因此相對於校園的教育學習文化也必須隨之改變,為了發揮數位設計工具的優點,前衛性的設計學院開始嘗試不同的電腦互動媒體來教學,利用多媒體的介面讓師生共同探索不同設計的議題,逐漸地電腦一躍成為設計教室裡不可獲缺的媒材。

7-1傳統學習&數位學習

在國內許多建築或是設計的設計教室無法完全達到數位化的要求,這是因為各個學校的資源有限與教學方法各有所不同,有的設計老師認為設計不希望學生用電腦做設計,然而保持不同意見的老師各有其他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是要考慮實體模型或是3D模擬圖這對於

 7-2 設計者構思階段

無論是在那個空間,設計者構思的地方是需要安靜且能讓設計者人思考的空間環境,以傳統的設計教室來看,每個人所擁有的是製圖桌的空間。數位化設計教室則是電腦工作站。

 7-3激發創意的團隊

通常好的設計是需要被激盪出來的,在傳統的設計教室空間,因為是在教室中擺放個人的繪圖桌,而每個人即期的創意與想法,是任何人經過都能看到的圖面,進而圍繞在繪圖桌上互相討論設計的想法,藉由著這樣的方式,老師能夠立即知道學生設計的優點或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都能夠立即給予協助。

但是數位化設計教室,強調的是電腦輔助,所以學生通常都會待在自己的電腦前獨自設計,許多好的作品或是需要改進的作品往往只能在評圖的時間才能看得到,由於是人與機器獨立作業的關係,往往錯失了許多共同討論的機會,如此數位電腦化雖然便捷但卻不如傳統繪圖桌共同分享討論的優點。

 Ø 數位工作室的改善方式:

互動式的工作室

除了要保留傳統工作室的優點,更改善現有數位化的人機介面,是要讓電腦隱藏不見,以人本的設計環境為主軸,互動式工作有下列幾種:

01.   可程式化個人工作室

02.   設計分享介面

03.   非正式評圖區

04.   正式簡報區

05.   展覽空間

 

7-4評圖階段

對於許多設計者來說,評圖階段是每個是設計者必經的道路,評圖通常會分成正式評圖與非正式評圖,正式評圖通常是各組老師審核學生成果表現的方式,如利用平面海報、電腦簡報、實體模型等等方式來做清楚的呈現,而非正式評圖則是利用回顧的方式來探討學生設計的過程,例如利用描圖紙就能夠輕易的將舊有圖面與新圖面加以結合,創造新的設計,也由於攜帶方便所以常常是師生交流時常使用的工具,數位化設計就無法打破這樣的教育方式,因為電腦無法達到透明螢幕(如同描圖紙)的要求。

 <傳統設計教室-評圖階段>

7-5簡報階段

通常會出現在正式評圖中,學生大部分會利用大型簡報或是電腦簡報的方式來表現,但是由於大型的圖面簡報會占用許多設計教室的空間,對於整體環境來說是較為不經濟的,然而電腦化簡報方式是目前往往許多人會採用的報告方式,除了電腦簡報的方式,報告的大鋼依然會利用紙張方式列印給評審,這是因為書面的簡報方便攜帶且能重複閱讀,仍舊回歸到人性的需求。

 7-6展覽階段

國內設計學院大部份都會有一系列的展覽,通常國外的設計學院會將學生作品做成一個設計館,讓學生作品展覽的時間能夠較為充足,反觀國內的設計學院絕大多數的展覽空間,往往是臨時的空間或是走道,較為重視的會選擇在知名的展覽會場公開展覽,除了是因為校園中的作品展覽空間較不充足。

 Ø 改善方式:

為了改善展覽空間的不足以及打破傳統的展場與虛擬展場的各自單獨表現的局面,所以數位化資訊的操作介面,必須要將圖面整合在空間的牆面、桌面甚至是地板與天花板的空間元素之中,讓參觀者能夠體驗實體空間以及虛擬實境兩者之間產生互動。讓參觀者以遊戲的方式體驗空間演變的過程,這裡指的互動媒體並非單純地將電腦螢幕搬到展示場內,相對是使數位媒體與實體展示文物相融合,例如:我們可以讓一棟建築物的生命週期呈現方式,配合時間軸的操縱介面,並塑造出『虛擬中有真實、真實中有虛擬』的展覽新型態。

 國內設計學院校外展覽

 國內中原大學校外展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