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篇  批評的標準

第五章  藝術批評標準的特性

       作為客觀的批評標準,理想上藝術的批評應具備以下幾種特性。

(一)審美性:藝術的方式是以形象、意境,以審美的方式掌握世界。

(二)功利性:社會功利性主要指批評標準應當建立在有利於社會福祉及體現社會大眾的利益上。

(三)穩定性:某一時期通行的批評標準經常是呈現穩定狀態的。而成熟的批評家所使用的批評標準通常是相對穩定的。

(四)可變性:藝術批評沒有絕對不變的批評標準,它們往往是隨著時代和藝術的發展而改變。

(五)普遍性:普遍性主要是只作為客觀的標準,標準本身必須能涵蓋各種藝術的規律和特性,如此對藝術創作與批評才具有一定的規範和指導作用。

(六)具體性:批評標準須具備具體性,甚至明列批評標準的條目。

         而批評標準的形成來自「經典」、「歷史認可」、「否定」等三方式。經典是批評標準的首要條件,但新的經典成立需要經過歷史的認可,而如果要推翻已被接受成為經典的權威,就要以否定的立場重新建立與原有經典對立的標準。

※一種藝術一旦成為「經典」之後,往後出現類似的風格就會直接被歸納於此經典的藝術之一,自然而然就形成聚有批評標準的權威性。例如藝術表現上具有畫面分割、無單點透視的風格就被歸類於「立體派」,色彩使用上傾向單純色面就被歸納於「野獸派」等…本章嘗試用淺顯的說法解釋藝術批評標準的特性,但因為藝術批評牽扯的層面過於廣大,章節中出現的專業知識太多且紛雜,如果以藝術批評的初學者來說閱讀過於吃力,為本章缺點之一。

第六章       藝術批評標準的中西系統

中國:中國美學三大思想來源包括儒家、道家和禪宗,分別以各自不同的哲學思想影響著中國藝術幾乎所有種類、體裁、思潮、流派等。而中國人藝術欣賞態度是中國藝術批評的基礎。

        中國人的鑑賞行為深受老子思想的影響,認為在欣賞詩詞文章時,唯有在平靜的心境下才能體會。

西方:和中國不同的是,西方藝術並不是由單一民族或或單一時期所構成,而是多元文化的累積。

        在審美型態上大致分為源自希臘文化的優美審美理想;源自希伯來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崇高審美理想以及開始於近代社會現實且荒誕的審美理想。

※一般而言,中國藝術批評注重藝術倫理價值,強調「美即是善」;西方則著重藝術的認識價值,強調「美即是真」。本章進一步的將藝術批評標準分成中、西方來討論,就是讓大眾了解藝術批評不能只以一派學說就此認知,應著重了解藝術背後的本質、歷史與文化內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