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型四(出處:建築與室內大學程度的基本學識)
ex1.以程序論指出敘事設計方法的特點(敘事設計在構思發想上的操作要點)
ex2.建築上的風土主義與歷史主義的異同
ex3.何謂有情的宇宙觀?與設計或美學有何關係?
ex4.PC與RC各適用於哪些地方?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題型三(出處:專討的兩本教科書:『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與『設計論文寫作』)
ex1.簡述結構主義的來龍與去脈
ex2.實證主義的主要提倡者與論點
ex3.何謂『文脈分析』式書評?
ex4.梁思成與林徽音對建築史論的功過為何?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題型二(出處:20080402前同學們發表過的作業)
ex1.近八年來我國目前對文化資產的政策態度上有何缺陷?
ex2.所謂『建築』、『常民建築』與『民居』三者間有何異同?
ex3.在美學上東方與西方有何不同?在設計美學上又有何不同?
ex4.風水之說可分哪些派別?簡述之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題型一(出處:20080414前課程中上過的)
eX1.神話、史詩、歷史三者如何劃分?
ex2.史學中的神話與羅藍巴特所稱的神話有何異同?
ex3.課程單元裡所稱的設計方法有哪三種?除此之外還可以有哪幾種?
ex4.何謂設計文化符碼?對設計師而言有何作用?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4.劇場展示模式
劇場展示模式是指情境展示模式裡觀眾只從固定角度觀賞的展示設施,也指以戲劇演出(通常是戲具的片段或定格畫面)的展示設施。這兩者與情境展示模式的不同在於:劇場展示模式,參觀者並不進入展示空間,而是透過舞台鏡框來參觀,同時劇場展示模式也較注重觀賞的視點與戲劇效果。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2.互動展示模式
互動展示模式是指展示物或展示之資訊與參觀者之間具有互動性,早期互動展示模式是發展於兒童科學博物館,等於是透過簡單、安全的科學實驗儀器,讓參觀者實地操作,而體驗與體會抽象的科學概念。
不過,由於一般博物館的展示設施精求精,加上電腦、微電腦、網際網路的普及,所以互動展示模式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多。諸如:封閉式網站,電腦簡報系統(power point )、為電視等都可以成為電子銀幕的互動展式模式之一。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定點展示模式
定點展式模式是指展示物固定的展示出來,不論是置於(封閉的)展示櫃內、(開放的或半開放的)展示台上或掛於牆上,並配合上燈光,展示物與展示裝置(櫃、台、架、吊掛軌道)基本上是不動的。我們稱這種展式設計為定點展示模式。
定點展示模示多出現於傳統的展示場所,諸如:畫廊、博物館、乃至於臨時展場佈置上。(如圖一,圖二)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現代主義 neo-modernism BY林萬福2008revise

新現代主義指稱一種創作態度,這些設計者希望回到現代主義先鋒者的追求目標,並以此來超越後現代主義.新現代主義,最早是由一些設計期刊的總編輯(如:MODO的總編Raggi )與皮西(Pesch )於1981年國際設計協會中所喊出來的,新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最大的不同在於:拒絕現代主義中的〞普同性〞(拒絕所謂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最好的答案)與所謂的〞國際式樣〞,所以新現代主義是一種多元主義論,主義隨遇而安(如新現代主義在義大利就與義大利的寫實主義Realism 結合).但是新現代主義繼承(與發揚)更多現代主義的東西,諸如形隨機能或機能主義就在新現代主義中發展成一種〞使用者需求〞的美學.新現代主義基本上也繼承了現代主義的〞反歷史主義〞的主張,但更正面的發展,大概是在1990年代初期的〞丹麥現代主義〞的再發現(或復興).總之,新現代主義在各個國家(民族)都可找到結合的契機.同樣在設計期刊總編帕帕達基斯(Papadakis)的鼓吹下(設計上的)解構主義就被認定是新現代主義的典型.
參:Julier,G 1993 <<20thcentury design and designers>>
Papadakis 1990 <<The new modern aesthetic>>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後工業主義postindustrialism BY林萬福

就像後現代主義一樣,後工業主義一詞也是一個被爛用的字眼,不過在最通常的指涉上,後工業主義指西方國家於1960年代到1970年代逐漸脫離福特主義(Fordism )或逐漸脫離資本壟斷的時代,轉而以第三產業(服務業)為主要生產力的社會而言.設計上的後工業主義在美學上有些奇妙的轉變,西方國家的重工業的(衰退)崩盤的狀況很諷刺的,常常在許多設計者的作品中有強烈的暗示.諸如:迪克森(Dixon,T )的家具作品就常出現〞再利用〞的材料、零碎的材料、或撿來的材料,這樣的作品暗示了工業化全盛的社會已經〞過去〞了.
同樣的〞後工業化〞也表示一向威力無比的福特式生產模式:大量生產對應大眾同質市場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市場從大眾轉成分眾轉成小眾,市場的區隔已不必規劃而是老早就已區隔了,貨品不再是為了不知名的〞大眾〞,而是為了特定的部門或個人而生產.所以市場的概念也從長期轉成短期.在這種狀況下,設計的進路也有所不同,設計的時間變短,個人因素(風格)加強,所謂運用高科技的分批搭配生產,電腦輔助設計及電腦輔助製造(CAD&CAM)就變得十分必要了.
參:Julier,G 1993 <<20thcentury design and designers>>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現代主義建築之四BY林萬福

H.從大眾而到小眾:在1960年代從訂製而到大眾,從1980年代反過來從大眾到小眾,小眾時代的誕生很容易被誤會成〞訂製〞的懷鄉情結.雖然也可以用〞復古〞風來描述小眾時代的設計作品,但基本上這種小眾時代的設計裡,高貴的造形與歷史的造形或是懷古的造形與〞復古〞風也有所不同:第一點為:鄉土與〞自己的〞歷史感更勝於對希臘與羅馬的懷古.第二點為:帶著嘲諷與遊戲心態的懷古.
參:楊裕富 1993 <<從傳統工匠系統中分析建築與工業設計的設計資源>>
楊裕富1994 <設計運動的批判:現代主義、後現代與新現代> 收錄於<<國立雲林技術學院學報第三期>>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現代主義建築之三BY林萬福

D.語意的另一走向:在語言學的發展上,對後現代的影響產生了不同於產品語意的另一走向,是為語意的另一走向,這在建築設計上尤為明顯.可視為美東的哈佛建築對范求利效應的反擊,這一派別以所謂建築界紐約五巨頭(The New York five )為主結合了現代主義大師柯布的風格、銀白色風格、解構主義的思潮與符指(signified )與符徵(signifer)的替換遊戲(所謂的隱喻,轉喻..),來建立其特殊的設計風格.
E.高科技的設計風格:在1980年代新的材料與新的科技相對於1960年代可以說是多得非常多.其中尤其是資訊科技的應用與普及所產生的震憾性影響,對設計者而言在作品中追求一種與高科技相對稱的造形或形象,是為高科技的設計風格,這種高科技的設計風格追求的特色如下:高科技產品的直接應用(就建築設計而言)、簡潔的造形(高科技已經夠複雜了)、光亮與金屬的造形,最好加上一些冷冷的燈光效果(不是打燈光)、會動的機械與居住的機械(機械主義復活)、工業化產品或粗曠建材的直接引用、建築物廠房化(或效率化)、結構的外露(尤其是鋼結構).
F.義大利的孟非斯派或新理性主義:在世界性的家具市場中, 1980年代義大利的孟非斯設計集團(Memphis Group )脫穎而出而造就了所謂的孟非斯風格,為後現代設計風格中很重要的一支.事實上這應屬於〞義大利的新理性主義〞,孟非斯風格並不容易用〞文字語言〞來表達或說明,同時義大利的新理性主義也有 人視為〞法西斯〞風格的再生(如由冷酷、幾何線條、乾淨、神密、黑色所代來的高貴感.)不過新理性主義就如其名一樣,基本上承傳了現代主義中的理性主義 (對機能的追求,對精鍊refine的追求,以及未來派對機器與動感的歌頌),只是因為從1920年代至今,約80個年頭過去了, 確實有太多的新生事物應該放在〞一種秩序的規範〞中罷了.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現代主義建築之二BY林萬福

A.從訂製而到大眾,60年代以後,所謂的設計界才真正的遇到〞大眾〞,商品滲入了日常生活,而不是只有貴族或有錢人才享用名牌.
廣播,報章廣告,電視種種聽覺與視覺形象也滲入了日常生活,這在〞藝術〞的向度興起了 "普普藝術" , 接著一種追求拼貼效果、複製效果、視覺平面效果(海報)的設計風格出現。
B.范求利(Venture,R )在70年代初期以耶魯對抗哈佛的姿態或以布雜對抗包浩斯的姿態提出了粉粹國際式樣的口號〞less is bore〞,顯示了美學上的〞後現代〞的出現.在現代設計運動中所提出的種種口號, 諸如〞簡單就是美〞;〞形隨機能〞;〞材料素色表達真實〞隨之受到極大的質疑.我們可以說〞與消費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現代主義建築之一 BY林萬福(2008修改稿)

對設計的後現代的理解一般都以建築設計為起點,因為對現代主義開炮從范求利(Venturi, R )的〞複雜與矛盾〞,到吳爾夫(Wolfe )的〞要包浩斯還是我們的浩斯(house )〞, 到詹克斯的〞宣布現代主義已死〞,矛頭一直都是指向建築的現代主義,或所謂的現代建築.另一方面所有的設計分類中仍然以建築設計為領導, 理由無它, 建築設計的歷史太長了,所以在設計的後現代風潮中, 也是以建築設計為領導,不過在理解整個設計界的〞後現代性〞時,我們宜將眼光放在〞設計〞與其它工作的差異上,而不只是將眼光放在〞建築設計〞與其它工作的差異上.一般而言,設計是:
1.與藝術有關(與美感或審美經驗有關或追求造形);
2.與生產及生產技藝有關(追求經濟性);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格派、式樣派 de stijl (The style) BY林萬福(2008更新
)
風格派是荷蘭的現代藝術運動,由都斯柏格(Doesburg)所領導,由於風格派並不只是個先鋒的藝術運動,更是個鬆散設計團隊,所以一方面聚集了建築師、藝術家、畫家、思想家發行了期刊;另一方面也有許多實際設計作品出現.風格派的第一次宣言中表達了兩點創作的立場:第一,新的文化應在普同性與個人性之間取得平衡.第二,要放棄自然形及(既有)建築的形,重新追求一個新的文化基礎.在對形的探討上:
1,強調紅、黃、藍、白、黑的原色使用.
2,直線及直角方塊的形的使用.
3,非對稱的輪廓的使用.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構成主義 Constructivism BY林萬福(2008年更新)
構成主義是一個發生在俄國1917革命後的藝術運動,在俄國大致持續到1922年.主要的人物有:塔特林(Tatlin,V)、馬利維(Malevich,K)、羅德契科(Rodchenko,A )、李奇扎斯機(Lissitzky,E )、嘉寶(Gabo,N)、帕夫斯那(Pevsner,A )、康丁斯基(Kandinsky,W ).在許多現代繪畫與現代雕塑的流派往往以1911年為基點.這個藝術運動也受到立體派及義大利的未來主義的影響.構成主義這個名字是源於1922年史汀寶(Stenberg,V)等藝術家在莫斯科詩人咖啡廳聯展時展出目錄所用的字眼〞 Constructivists〞,這個字眼的意思是〞所有的藝術家都該到工廠裡去,在工廠裡才可能造就真實的生命個體〞.所以這個派別的藝術家放棄了傳統藝術家躲在贊助人支持的畫室的概念,而將藝術家與大量生產、工業聯繫起來,同時希望接著能界定出新的社會與政治秩序.所以構成主義是有很清楚的政治動機(那就是):將藝術放置於〞服務、構成〞一個新社會的位置.同樣的因為這個政治立場,構成主義者不喜歡用設計師、設計品這樣的字眼,他們最常用的是用〞產品藝術〞這樣的字眼取代設計品這個字眼.
基於構成主義的〞反藝術〞觀點,俄國的構成主義者有意的避開使用傳統的藝術媒材(如:油畫顏料、帆布);也有意的避開使用革命前的圖象(Iconography ).所以藝術品是由既成物或既成材料所構成製造出來的(如:木材、金屬版、照片、紙張等等).藝術家的產品看起來常常是簡化的或抽象的(形體).這些藝術家的活動力很強,從照片設計、電影到舞台設計都不缺席.他們的目標在將各種不同的元素(甚至不同的材料)並置在一起,以構成一個真實(的社會).電影上的〞蒙太奇〞多少是受構成主義的影響,構成主義者認為:廣告(文宣)照片並不在於將看到的事實翻印出來,而是將目標意象(要宣傳的)與日常生活意象(要聯結的)並置一起,如此形成照片蒙太奇(Photomontage)才能達到更廣的政治目的,才能達成為(共產)黨服務的目的.許多構成主義者設計了〞工人之椅〞,〞生產者之家具〞等等在各地展覽會展出,不過從來沒有進入量產.反而是構成主義者所輕視的海報設計、展示設計發展的較實際可行,不過不論如何,到了1912年在俄國構成主義就被〞更進步的〞社會寫實主義所完全的取代了.構成主義對西方的現代主義有極大的影響力,如:塔特林在1922年的柏林展;李奇扎斯機將構成主義的觀點與理論傳給達達(DADA)、風格派(De Stijl)、包浩斯.藝評家認為這樣的影響,只傳授了構成主義的美學經驗,而喪失了政治立場(與觀點).總而言之,構成主義的設計特質通常以〞幾何形、結構形、抽象形、邏輯性或秩序性〞來描述之.
參:Papadakis,A; Cooke,C 1989 <<DEconstructions>>
Gray,C 1986 <<The Russian experiment in art: 1863-1922>>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機能主義functionalism BY林萬福

雖然機能主義在設計思考上有其獨特的方法,但機能主義一詞因過於爛用,所以並不能用來代表某種特定的式樣.按常論,美國的建築師蘇利文(Sullivan)是機能主義的奠基者.蘇利文在1896年所發表的許多文章,依他的看法可以歸結到〞形隨機能〞這個最大公分母上.
他認為〞物〞的外表與形狀的形成是受外在因素所致,這外在因素中特別是物質性(材料特性)與氣侯因素最為明顯,雖然隨後所謂的涵構性(或文脈性Context )馬上被提上綱.機能主義是現代設計運動裡極重要的成份之一,特別是當柯布(Corbusier )將之與理性主義等同之後.許多評論家據此判定柯布在設計上
的主要追求就是機能主義.機能主義的骨子是合理主義(或理性主義),也就是說機能主義是胎動於實用性與合目的性,而以實用性與合目的性排除了裝飾(裝飾是罪惡)排除了歷史式樣則是機能主義的偏峰。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現代建築之歷史主義派BY林萬福

歷史主義原來應該是古典主義或新古典主義,只不過在西洋建築史中,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已經用過多次,所以總不能稱為新新新古典主義吧!所以就稱為歷史主義。
歷史主義指:以自己民族歷史上最光輝時期的式樣,加以簡化運用於當代建築裡。目前,後現代建築上的歷史主義最強的大概就是義大利建築了。當代義大利建築,不但在業界興起歷史主義,在學界也有個威尼斯學派,興起建築的歷史主義。只不過這種(藝術派別上的)歷史主義,在戰後義大利的思潮裡稱為新理性主義,所以也有稱之為新理性主義建築。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後現代之解構派或新哲學意味派BY林萬福

解構派或新哲學意味派在後現代藝術的角色,與愛慾、性焦慮派有點類似。哪一點類似呢?這兩派都可以視為法國與義大利文化向德國與英美文化的反撲。
怎麼說呢?解構主義的重要哲學家基本上全都是法國人,解構主義打的旗號是要解構神話、解構西方學的道統、解構所謂的唯理霸道(logolism),但是看看從18世紀以來西方哲學有啥個道統呢?這道統是哪些人所建構的呢?康德、黑格爾、馬克斯、韋伯、尼采、海德格、、這些人全都是德國人呢!所以解構主義所想解構的正是這德國文化所建構出來的西方哲學道統吧!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