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構成主義 Constructivism BY林萬福(2008年更新)
構成主義是一個發生在俄國1917革命後的藝術運動,在俄國大致持續到1922年.主要的人物有:塔特林(Tatlin,V)、馬利維(Malevich,K)、羅德契科(Rodchenko,A )、李奇扎斯機(Lissitzky,E )、嘉寶(Gabo,N)、帕夫斯那(Pevsner,A )、康丁斯基(Kandinsky,W ).在許多現代繪畫與現代雕塑的流派往往以1911年為基點.這個藝術運動也受到立體派及義大利的未來主義的影響.構成主義這個名字是源於1922年史汀寶(Stenberg,V)等藝術家在莫斯科詩人咖啡廳聯展時展出目錄所用的字眼〞 Constructivists〞,這個字眼的意思是〞所有的藝術家都該到工廠裡去,在工廠裡才可能造就真實的生命個體〞.所以這個派別的藝術家放棄了傳統藝術家躲在贊助人支持的畫室的概念,而將藝術家與大量生產、工業聯繫起來,同時希望接著能界定出新的社會與政治秩序.所以構成主義是有很清楚的政治動機(那就是):將藝術放置於〞服務、構成〞一個新社會的位置.同樣的因為這個政治立場,構成主義者不喜歡用設計師、設計品這樣的字眼,他們最常用的是用〞產品藝術〞這樣的字眼取代設計品這個字眼.

基於構成主義的〞反藝術〞觀點,俄國的構成主義者有意的避開使用傳統的藝術媒材(如:油畫顏料、帆布);也有意的避開使用革命前的圖象(Iconography ).所以藝術品是由既成物或既成材料所構成製造出來的(如:木材、金屬版、照片、紙張等等).藝術家的產品看起來常常是簡化的或抽象的(形體).這些藝術家的活動力很強,從照片設計、電影到舞台設計都不缺席.他們的目標在將各種不同的元素(甚至不同的材料)並置在一起,以構成一個真實(的社會).電影上的〞蒙太奇〞多少是受構成主義的影響,構成主義者認為:廣告(文宣)照片並不在於將看到的事實翻印出來,而是將目標意象(要宣傳的)與日常生活意象(要聯結的)並置一起,如此形成照片蒙太奇(Photomontage)才能達到更廣的政治目的,才能達成為(共產)黨服務的目的.許多構成主義者設計了〞工人之椅〞,〞生產者之家具〞等等在各地展覽會展出,不過從來沒有進入量產.反而是構成主義者所輕視的海報設計、展示設計發展的較實際可行,不過不論如何,到了1912年在俄國構成主義就被〞更進步的〞社會寫實主義所完全的取代了.構成主義對西方的現代主義有極大的影響力,如:塔特林在1922年的柏林展;李奇扎斯機將構成主義的觀點與理論傳給達達(DADA)、風格派(De Stijl)、包浩斯.藝評家認為這樣的影響,只傳授了構成主義的美學經驗,而喪失了政治立場(與觀點).總而言之,構成主義的設計特質通常以〞幾何形、結構形、抽象形、邏輯性或秩序性〞來描述之.


參:Papadakis,A; Cooke,C  1989 <<DEconstructions>>
Gray,C 1986 <<The Russian experiment in art: 1863-1922>>
Julier,G 1993 <<20thcentury design and designers>>
劉其偉 1976 <<近代建築藝術源流
>>
何政廣 1994 <<歐美現代繪畫
>>
楊裕富 2002 <<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 台北:田園城市ISBN:957-0406-87-9楊裕富,林萬福 2002 <<後現代設計藝術:E行銷品味論>> 台北:田園城市

楊裕富1999 <<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與方法>> 台北:田園城市文化公司
福井晃一1995(1978)<<小辭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