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

楊裕富 著

台北市  田園城市  91

ISBN  957 -0406 -87 –9

 

 

    本書為作者楊裕富教授於1998-2002年間文章的收錄。內容含有兩部分,一為論文集,主要為已發表的論文與評論。另一為附錄,收錄與建築,設計,後現代議題相關的文章十二篇。文章內容涵蓋建築,視覺傳達,工業設計等跨領域的研究。作者一直致力於理論建構至理論實踐,在現今台灣環境中企圖建構屬於我們自己的理論論述,對建立自己的主體性增一份力。

 

    本書內容分為六章 重點分述如下;

第一章  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總導言

    既為本書的總導言,作者先闡述建築理論的外在形態三種面相與作用,再自維楚維斯的建築十書整理出理論的內容。但現今理論的建構上正值現代主義與後現代的共存轉替,建築知識的內容擴充也影響建築理論的建構,因此作者分析語言學對建築的影響,描述建築論述的學派主張。而在理論的建構是帶有價值觀的前提下,作者也表明了本書在理論建構的寫作立場以及建構過程的紀錄。

 

第二章  設計領域技職教育的知識與技術體系

    作者自三方面理解設計領域技職教育的知識體系。首先從設計任務來看設計領域知識與技術,概觀此領域下知識與技術相互支持的內涵,並探討設計教育與設計分科特性。再自後現代情境衍生的現況試探未來趨勢,在當代設計教育體制的形式一節中,從西方設計教育的形成過程作說明,而後檢討當今設計教育的現況與盲點。文章最後則是技職體系設計分科下的知識與技術現況的說明,主要集中於空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與傳播設計這四大領域的課程分配來理解國內技職教育體系的現況核心。

 

第三章  工業設計方法論初探

    本篇主要目的在於如何在自己(文化與工業設計專業)的脈絡中釐清工業設計專業的責任。內文分別就工業設計的理論與方法論的建構,工業設計與工業運動,產品設計方法論淵源與研究進路,工業設計學科創新意識到相關學科的影響等小節分析 提出作者對於未來工業設計產業界的看法。

 

第四章  視覺傳達設計的後現代狀況

    本章收錄兩篇文章,分別為「國際思潮與台灣視傳的圖房風動」以及「後現代的淵源纇別與本土反應」。前者對後現代的物質與社經,國際思潮作一解析,以作為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後現代狀況之了解,並探討後現代美學的內涵與對視傳的影響。後者自建築與前衛藝術跟視覺傳達設計的互動,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離現代,本土的社經與技術影響看其淵源,並自發展經驗中整理出視覺傳達設計的後現代六大纇型 並提出學界現今與未來所面對的課題。

 

第五章  建築,設計,藝術書評

此章內容收錄教授曾發表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的書評,分別為鄧成連「設計管理;產品設計之組織,溝通與運作」,高木森「自說自畫」,梁從誠編「林徽音建築文集」,王貴祥「文化空間圖式與東西方建築空間」,金光裕等人所著寫的「建築新紀元;加州當代建築師作品選輯」,共計五篇。教授以其對作者學經歷背景的了解評論文本,並將著作置於文化脈絡下的文脈解析,精闢的分析著作的論述地位。

 

第六章  評吳佳益碩士設計創作論文;「『八分之一』一天中的三小時」 

    此篇碩士設計論文評析乃針對設計論文文本,設計論文的制度文脈,制度本身三大項加以評論。文本上描述作品與論文內容,在制度面的評論上說明制度的由來過程並提出作者的質疑。

 

    在理論建構上,方法論的探討既是設計知識的探討也是實踐的操作方法探討,既然是處理知識就會隨著技術,思潮與設計任務而有所改變,因此在後現代來臨與現代性並存的現今,因設計具有與市場相銜的特性與重要性,知識與社會現況的轉移與改變也是設計者須注意的脈動。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身處教育工作近十年,無論是對於教育問題或是學術領域的理論建構,還是長期對於後現代情境的觀察與相關制度的批判,皆有其心得累積與獨到見解,並在作者跨設計領域的論文發表中兼具論述建構與實踐。

    這本論文集為作者理論建構的現階段記錄,在作者收錄的文章之中,內容包含理論與方法論,設計的後現代,政策與制度等等。其中以設計教育的議題為多數,自技職體系的知識與技術至設計教育問題。作者以其積累多年的設計教育經驗與觀察,剖析設計這古老卻易被忽視的行業的特質與發展。文章中對設計教育的見解,正是一針見血的直搗問題核心,若非長期身處其中的第一線觀察體會,是不容易看出教育的困境,這顯示作者對於設計界的用心與關心。作者對設計領域的用心與心得的累積是筆者目前自嘆拂如的,在本書內容的評論上,筆者自覺無能下筆,若真要說的話,本書集結作者四年來個別發表的論文文章,因而各篇皆有其主題,但彼此連貫性卻不大,使內文似乎主題紛雜,不過卻也由此可見作者設計研究範薵的寬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ye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